沿着足迹砥砺奋进 凝心聚力建设壮美广西
——感悟《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蕴含的“精神密码”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赋诗,也是《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以下简称《习近平福建足迹》)书名的来源。该书翔实生动记录了1985年6月至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领导和推动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沿着习近平同志的足迹,在领悟思想之源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理解并用以指导工作,更加坚定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信心。
“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
—深刻感悟思想光辉,在提升站位中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习近平福建足迹》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八闽大地的孕育和实践,从各领域分专题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对福建发展的战略擘画。在厦门,领导制定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全国经济特区乃至我国地方政府中最早编制、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在宁德,以胸怀全局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思维,明确提出“沿海发展战略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宁德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指引。在福州,亲自指导制定《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实施“3820”战略工程,涵盖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等战略举措。在福建省委省政府,从长远和大势出发,牵头主持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建设“生态福建”等理念和规划。这些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发展谋划,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在接续推进中不断转化为发展的累累硕果,展现出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细读该书,我们能够更加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深入感受新时代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准确把握蕴含的原理性和规律性理论观点、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宏阔思维和雄韬伟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着力淬炼忠诚品格,始终做到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
“实干方能兴邦强国富民”
—深刻汲取实践伟力,在担当实干中推进壮美广西各项事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习近平福建足迹》记录了习近平同志扎根八闽、躬耕实践,领导福建发展的系列开创性重大实践,这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肇始。突出“改革创新”,以敢为人先的改革魄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率先谋划“数字福建”,留下许多改革创新的宝贵经验。重视“协调发展”,推行山海协作,闽宁对口帮扶。倡导“生态绿色”,启动“生态省”建设,治理木兰溪水患,整治长汀水土流失。探索“两岸融合”,推进两岸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推动开启“金马供水”工程,厚植两岸人民感情。重视“文化保护”,推动三坊七巷保护等。习近平同志将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思想智慧、文化精髓寓于发展道路中,展现了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的高超智慧和卓越领导才能。
研读此书,要深刻领会其中的实践方法论,把学习成果落到躬行实践上,勇担使命之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四个新”总要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增强本领能力,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1+4+3+N”目标任务体系,重点在体制机制、工业转型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快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坚持系统思维,突出发展整体性、增强协同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推进广西高质量发展。
“功成理定速在推心置人腹”
—深刻把握为民情怀,在坚守初心中增进民生福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占据最重要位置。《习近平福建足迹》以“魂牵梦绕的地方”开篇,从细微之处见真情,再现习近平同志爱民、利民、富民的真实场景。高度重视民心民意,身体力行下沉一线,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制定《领导干部下基层巡回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要求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解民忧。把民生实事摆在重要位置,心系群众“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关心推动“连家船民上岸”“苍霞棚屋区改造”,实施“安居工程”“广厦工程”“造福工程”;把扶贫作为极端重要工作来抓,主动请缨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面对“老、少、边、岛、贫”实际,提出“扶贫先扶志”“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理念;深入海拔近千米的最边远贫困村,帮助群众挪穷窝、拔穷根。一件件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动人往事,彰显了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生动回答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
品读此书,要学懂学透“为人民谋幸福”的质朴情愫,深入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论断。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殷切嘱托,着力解决当前群众“急难愁盼”,加快补齐教育、卫生、养老等短板,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稳住经济6个方面33条一揽子政策,扎实推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等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基层和企业化解难题,确保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寸心不昧方能万法皆明”
—深刻领略品格风范,在淬炼作风中持续激扬干事创业热情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习近平福建足迹》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客观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寸心不昧、光明磊落的风采和人格魅力。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宁德地区124个乡镇,习近平同志去过123个,留下“九到寿宁,三进下党”等生动故事;6年七下晋江,总结“晋江经验”,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提倡“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推出“一栋楼”办公,部署开展“四个万家”活动,要求自己做到四个“亲自”;带领福州市区领导2天接待700多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个问题。“宁可得罪两三千名干部,也不得罪闽东270万人民”,用两年时间严肃查处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私房行为,开启抓“关键少数”的尝试;提出“十反对十提倡”,对搞好重点建设的防腐倡廉工作“约法六章”。经过30多年的传承发展,这些优良作风已成为福建发展的鲜明标识,成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动力。
我们要把党性修养作为立身之基,常做政治体检,勤扫思想灰尘,以初心之真锤炼党性之纯,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要秉承和弘扬优良作风,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定力正风肃纪反腐,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任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