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12-28 09:15:30 来源:《当代广西》2022年第24期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广西首次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

一、筑牢创新发展基础,推动创新要素高水平集聚

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全面落实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科技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要求。各设区市每年将研发经费投入占比高的项目优先纳入重点项目库。

构建高效创新研发平台体系。进一步发挥创新研发平台的创新策源功能,支持优势特色领域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成功获批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区、市两级和承载主体联动支持机制。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和优化自治区级创新平台。

提升产业园区资源集聚能力。积极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等发展模式,引导高新区、经开区企业与区外先进地区知名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共建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建设力度,构建“双创”全产业链培育体系。

扩大创新投融资渠道。持续推进“桂惠贷—科创贷”,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益质押等融资方式,探索推进科技小贷等相关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支持“双创”金融产品,鼓励区内外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与广西科技型企业合作发展,建立覆盖种子期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投资的基金体系。

二、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构建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格局

加快培育创新企业集群。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全面落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规定,发挥国企创新引领作用。

提升科教协同创新能力。优化高等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支持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支持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学科。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科教协同体。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提质。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小、弱、散”公益类科研院所优化整合。引进国内外一流院校共建创新平台,吸引“国字号”科研机构来广西设立分支机构。按照“一所(院)一策”制定扶持政策,实行区别化的组织管理、人才评价、绩效奖励等,充分释放科研院所活力。

三、推进创新改革迭代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完善科技激励制度体系。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奖和“八桂创新鼎”奖,表彰奖励科技创新工作表现突出的设区市和县(市、区)、单位(集体)、企业和个人。

完善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深入推进“三评”改革,建立分类、分层的差异化创新考核指标体系、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支持制度,重点评价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以及服务转型的实际成效。

完善科技经费项目管理体系。加强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持续开展科研人员“减负”行动,积极审慎扩大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和科研项目“军令状”制度。

四、优化人才服务生态,打造人才“一区一高地”

加快集聚高端领军人才。加快实施广西杰出人才、八桂学者、自治区特聘专家、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等支持专项,建立青年科技人才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注重吸引区外非广西籍高校毕业生留桂、来桂创新创业,打造毕业生应聘、就业、创业全链条支持体系。

优化选才引才聚才留才机制。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机制,发挥统战部门、工商联、侨联优势,建立广西籍人才数据库,推进“乡情”引才。推动“双招双引”融合发展,探索实行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一体化考核。推行“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人才引育新模式,将人才连同其团队、项目、技术等整体打包引进。

完善科研人员创新激励机制。推行“1+N”工资总额、工资绩效总额管理改革,对创新创造、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业绩突出的科研人员,在分配绩效工资上予以倾斜。支持国有企业探索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项目跟投等多种激励方式。

五、增强全社会创新意识,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全面实施五大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持续办好“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加快推进文旅和科技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科技旅游示范基地、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优化科研诚信的承诺和报告制度。培育创新容错文化,制定勤勉尽责规范和细则,探索通过负面清单等方式,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

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做好科技领域时代楷模和“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工作,加大对科技贡献突出人员的表彰奖励宣传力度。厚植工匠文化,鼓励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致力攻克产业关键实用技术难题。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引导企业家开展跨界融合,进行颠覆式创新。(作者系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

(责编:)